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治疗前列腺癌时,除了常见的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外,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A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选择,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主动监测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指南,以帮助患者和医生做出更合适的治疗决策。
主动监测的必要性 前列腺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部分患者的肿瘤可能在数年内不会显著进展。因此,对于低风险及中风险患者,主动监测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主动监测允许患者在必要时转为积极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主动监测的适应症 主动监测主要适用于低风险和部分中风险前列腺癌患者。具体标准包括:
肿瘤临床分期为T1-T2a;
格里森评分(Gleason Score)≤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较低;
肿瘤体积较小。
主动监测的实施指南
定期监测PSA水平,评估肿瘤生长速度;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前列腺活检,监测肿瘤是否进展;
每1-2年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如MRI),评估肿瘤的局部进展;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肿瘤进展,则转为积极治疗。
主动监测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主动监测可以避免过度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肿瘤进展,需要转为积极治疗。此外,主动监测期间的定期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在选择主动监测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偏好。
总之,主动监测作为一种前列腺癌的治疗选择,可以为低风险和部分中风险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在实施主动监测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指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患双方应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陈明静
滑县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