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脏疾病中,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它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疾病。当膜性肾病患者接受化疗时,由于化疗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患者容易遭受各种感染。本文旨在解释膜性肾病化疗后感染的处理原则和策略。
膜性肾病与化疗
膜性肾病通常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化疗是治疗膜性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在病情较为严重时。然而,化疗药物在抑制异常细胞增殖的同时,也会削弱正常的免疫系统,使得患者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侵袭。
感染风险因素
化疗后膜性肾病患者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 1.
白细胞减少
: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影响机体的防御能力。 2.
免疫抑制
:化疗药物直接影响免疫系统,降低对感染的抵抗力。 3.
黏膜屏障损伤
:化疗可能引起口腔溃疡、胃肠道黏膜损伤,增加感染途径。 4.
营养不良
:化疗导致的食欲下降和消化吸收障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
感染的预防
针对膜性肾病化疗后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 1.
感染控制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减少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2.
疫苗接种
:在化疗前,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3.
营养支持
:提供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4.
药物预防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感染的诊断
膜性肾病化疗后的感染可能表现为: 1.
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是感染的常见症状。 2.
局部症状
:如咳嗽、腹痛、尿路刺激症状等,提示可能的感染部位。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等检查有助于确定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感染的治疗
膜性肾病化疗后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 1.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 2.
病原体鉴定
:通过实验室检查确定病原体,以指导用药。 3.
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 4.
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和提高机体抵抗力。
结语
膜性肾病化疗后感染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患者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通过预防、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减少感染的风险和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膜性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段文娟
广东省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