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对肺癌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成为了晚期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蛋白,其异常激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约30%存在EGFR基因敏感突变。这些突变激活了EGFR信号传导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加速肿瘤生长和扩散。EGFR-TKI药物通过与EGFR酪氨酸激酶域结合,抑制其磷酸化和下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EGFR-TKI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可达70%以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10个月左右,显著优于传统化疗。此外,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相对较轻,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EGFR-TKI已成为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
然而,EGFR-TKI治疗后耐药问题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耐药机制复杂多样,其中约50-60%的患者会出现新的基因突变,如T790M突变,导致EGFR-TKI药物失效。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第二代和第三代EGFR-TKI药物,它们能够克服T790M等耐药突变,为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以第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为例,它对T790M突变具有抑制作用,但对野生型EGFR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毒副反应较第一代药物轻。在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中,阿法替尼治疗的ORR可达40-60%,PFS可达7-10个月。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对T790M突变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野生型EGFR的抑制作用很弱,毒副反应更轻。在T790M突变阳性患者中,奥希替尼治疗的ORR可达60-70%,PFS可达10个月以上。
除了T790M突变,还有其他一些耐药机制,如旁路激活、组织学转化等。针对这些耐药机制,正在研发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如针对HER2、c-MET等靶点的药物,免疫治疗等。这些新药物和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延长耐药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晚期NSCLC患者,明确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状态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具有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同时毒副反应较轻,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晚期NSCLC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EGFR等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驱动基因突变,从而指导个体化靶向治疗。
总之,以EGF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但耐药问题仍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随着新药物和治疗策略的研发,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有望进一步提高晚期NSCLC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徐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