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作为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根据《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甲状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七,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不容忽视。甲状腺癌的类型多样,其中乳头状癌最为常见,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0%以上,而滤泡细胞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则较为罕见。大多数甲状腺癌的恶性度较低,发展速度较慢,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80%。
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已成为甲状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超声能够直观地显示甲状腺的大小、形状、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发现甲状腺结节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然而,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知存在误区。许多人混淆了“结节”与“癌”的概念,导致两种极端现象的出现:一部分人因发现微小结节而过度焦虑,甚至寻求不必要的手术干预;另一部分人则忽视超声报告中的“低回声”“微钙化”等提示性描述,延误了诊治。
在早期筛查方面,公众认知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部分高教育水平的人群过度关注筛查,而低收入、老年及农村群体则因健康意识薄弱或医疗资源匮乏,筛查率不足20%。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健康不平等。城乡之间在筛查认知和实践上的差异,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方面,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识,消除恐慌情绪,正确对待甲状腺结节;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农村地区的甲状腺癌筛查率,缩小城乡差距。
治疗方面,甲状腺癌的治疗需要平衡个体化与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规范化治疗则是指遵循指南,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治疗。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应避免机械套用指南而忽视个体差异,例如对不耐受手术者强行开刀;另一方面,应避免过度“定制”治疗,偏离循证原则,比如对高危患者滥用消融导致转移风险。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患者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协同优化,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的筛查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城乡差异、群体认知以及个体化治疗的需求。通过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优化医疗资源分配以及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对抗甲状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甲状腺癌研究力度,探索新的筛查方法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共同推动甲状腺癌防控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与甲状腺癌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为患者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张泽雨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