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构成威胁,还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内外因素。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早期识别口腔癌。
首先,吸烟和饮酒是已知的口腔癌高危因素。长期吸烟者和酗酒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对口腔黏膜的长期刺激,可以导致细胞DNA损伤,增加癌变的风险。
其次,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不清洁口腔,食物残渣滞留,细菌滋生,可导致口腔炎症,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对预防口腔癌至关重要。
营养不良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等,会影响口腔黏膜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对预防口腔癌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等,若长期不愈,也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风险。因此,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避免口腔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对预防口腔癌同样重要。
遗传因素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有家族史的人群患口腔癌的风险更高。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了解家族史有助于评估个体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口腔癌危险因素。某些高危型HPV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接种HPV疫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可降低感染风险。
自我检查是早期发现口腔癌的有效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观察口腔黏膜:定期检查口腔内部,特别是舌头、颊部、牙龈和上颚等部位,寻找任何异常的色斑、肿块或溃疡。正常的口腔黏膜应为粉红色,光滑无肿块。
触摸检查:用指腹轻轻触摸口腔内部,感受是否有硬块或肿胀。任何不正常的硬块都应引起警觉。
检查牙齿和牙龈:注意牙齿是否有松动,牙龈是否有出血、肿胀或退缩。这些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信号。
注意口腔异味:口腔癌可能导致口臭加重或出现异常味道,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引起的。
检查口腔功能:口腔癌可能影响说话、咀嚼和吞咽功能。若发现这些功能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口腔癌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可以降低治疗的难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经济负担。因此,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提高公众对口腔癌的认识和自我检查的意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对抗这一疾病,保护人们的健康。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口腔癌的筛查和预防工作,提高早期诊断率。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口腔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对于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口腔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重视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孙正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