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个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发病初期的隐匿性而难以被早期察觉。这种隐匿性让肿瘤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悄然生长,从而延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疼痛是肝癌进展过程中的典型表现之一。
肝癌引发的疼痛主要源于肿瘤对肝脏及其周围组织的压力和侵犯。肿瘤的持续生长导致肝脏包膜受到牵拉或直接压迫,从而引发疼痛感。这种疼痛最初可能表现为隐痛或钝痛,其特点是持续或间断性发作,并且随着肝癌的进一步发展,疼痛感会逐渐加重。疼痛的位置多位于右上腹部,有时也可放射至右肩部。疼痛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与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侵袭性有关。在某些情况下,肿瘤可能侵犯到邻近的器官或结构,如膈肌、胃或结肠等,导致相应部位的疼痛。此外,肿瘤的坏死、出血或破裂也可能引起急性剧烈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并非总是与疼痛同时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和体重下降等,它们可能与肿瘤分泌的激素或代谢产物有关,也可能与肿瘤对肝脏功能的损害有关。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功能受损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肝脏功能受损还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能量的供应,从而引起体重下降。
出血也是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这通常是由于肿瘤侵犯到肝内血管所致。出血可以是轻微的,如黑便,也可以是严重的,表现为呕血或大量血便。出血的发生提示肿瘤可能已经侵犯到较大的血管,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紧急处理。
除了上述症状外,肝癌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腹水、发热等其他症状。黄疸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所致。腹水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腹腔内液体积聚。发热可能是由于肿瘤坏死、感染或肿瘤本身引起的。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慢性肝病、长期饮酒、遗传因素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长期饮酒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血清甲胎蛋白等检查,以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肝癌经过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因此,提高对肝癌的认识,重视肝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对于降低肝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肝癌,首先要重视肝病的防治。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应积极接种乙肝疫苗,对已感染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次,要戒酒或限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黄曲霉素的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对预防肝癌也有积极作用。
总之,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提高对肝癌的认识,重视肝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对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肝癌患者,应积极接受规范的治疗,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战胜肝癌而奋斗。
刘仁杰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