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D88 L265P突变: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关键驱动因素

2025-05-24 02:06:27       10次阅读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 WM)是一种罕见的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 LPL),其特征在于骨髓中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和高水平的单克隆IgM蛋白产生。近年来,MYD88 L265P突变在WM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被认为是该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MYD88是一种信号转导蛋白,它在多种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265P突变发生在MYD88蛋白的死亡结构域(DD)上,导致其无法正常降解,从而持续激活下游的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B细胞的存活和增殖。研究表明,MYD88 L265P突变在WM患者中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且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密切相关。

针对MYD88 L265P突变的靶向治疗为W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Ibrutinib)和阿卡替尼(Acalabrutinib)能够阻断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抑制MYD88 L265P突变引起的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有效控制WM患者的病情。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BTK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W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然而,BTK抑制剂治疗WM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患者会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导致疾病进展。此外,BTK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感染、高血压等。因此,个体化治疗和药物联合方案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针对MYD88 L265P突变的新型靶向药物也在积极研发中,有望为WM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总之,MYD88 L265P突变在WM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针对该突变的靶向治疗为WM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未来,深入探索MYD88 L265P突变的分子机制,开发更多有效的靶向药物,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WM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

宋红飞

云南省肿瘤医院

下一篇滤泡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隐匿杀手
上一篇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超声与CT扫描比较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