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被誉为消化道肿瘤中的“癌中之王”,以其极高的侵袭性、难以治疗和预后不良而闻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本文将系统探讨胰腺癌的相关问题,包括其定义、病理类型、高危因素、症状表现、诊断手段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公众对胰腺癌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胰腺癌,指的是起源于胰腺的恶性肿瘤,根据功能和组织学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外分泌肿瘤和内分泌肿瘤。在所有胰腺癌中,胰腺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90%以上的病例。胰腺外分泌肿瘤和内分泌肿瘤在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它们的认识和区分至关重要。
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遗传因素等。长期吸烟者胰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两倍以上,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能够增加胰腺细胞的癌变风险。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长期炎症可能导致胰腺细胞的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此外,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也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胰腺癌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消瘦和乏力等。腹痛多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可能由于肿瘤侵犯神经或压迫周围组织所致。黄疸则是由于肿瘤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淤积所致,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然而,胰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中,肿瘤标志物CA19-9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此外,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CT、MRI和PET-CT等检查手段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胰腺癌的初筛手段。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有助于肿瘤分期和手术方案的制定。PET-CT检查则有助于评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远处转移情况。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根治的唯一手段,但仅适用于早期患者。对于中晚期患者,可采取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前景。
预防胰腺癌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习惯有助于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总之,提高胰腺癌的防治意识,加强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发病风险,实现早诊早治。让我们共同努力,打赢这场胰腺癌的防治攻坚战。
顾亚峰
上海市长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