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作为一种主要发生在甲状腺的恶性肿瘤,其细胞来源多样,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根据《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统计,甲状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七,而在女性中排名更高,位于第三位。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生长速度缓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我国目前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超过80%,但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
在健康检查中,随着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普及,约60%-70%的城市居民能够发现甲状腺结节。然而,许多患者将“结节”与“癌”混为一谈,导致过度焦虑或忽视问题。一些人在发现微小结节后,因恐慌而要求进行不必要的手术干预;另一些人则忽视超声报告中的“低回声”、“微钙化”等提示性描述,从而延误了及时的治疗。
在早期筛查方面,公众的认知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部分高教育水平人群对筛查过度关注,而另一方面,由于健康意识薄弱或医疗资源不足,低收入、老年及农村群体的筛查率不足20%。这种不平衡的筛查认知和实践,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构成了挑战。
治疗甲状腺癌时,需要平衡个体化与规范化。一方面要避免机械套用指南而忽视个体差异,如对不耐受手术者强行开刀;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度“定制”治疗,偏离循证原则,例如对高危患者滥用消融技术,导致转移风险增加。现代医疗的目标是实现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协同优化,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决策要求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特点、治疗偏好和生活质量等因素。这要求医生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参与决策过程,确保治疗方案既符合医学指南,又能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依从性,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甲状腺癌的诊断通常依赖于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方法。超声检查能够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而细针穿刺活检则能提供细胞学证据,帮助医生确定结节是否为恶性。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核素扫描等辅助检查。
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射性碘治疗、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包括全甲状腺切除和部分切除。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能够消灭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病灶。激素治疗通过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抑制癌细胞生长。靶向治疗则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预防甲状腺癌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体检。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的压力和辐射暴露,都有助于降低甲状腺癌的风险。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及时发现甲状腺结节,从而尽早进行干预。
总之,甲状腺癌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大多数情况下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通过正确的认知、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公众应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认识,积极参与筛查,与医生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汪洁
岳阳市人民医院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