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近年来,随着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首先,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监视功能的下降。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清除异常细胞,但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这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进一步增殖扩散。
其次,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免疫抑制因素,如调节性T细胞(Treg)增多、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免疫抑制微环境,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此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监视,如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表达、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等,从而降低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带来新希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等免疫抑制信号通路,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CAR-T疗法则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使其表达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CAR分子,提高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效率。然而,这两种疗法也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要严格监控和及时处理。
总之,免疫因素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对免疫异常的新型治疗手段有望改善患者预后,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高治疗效果,最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冯苗芳
上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