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需知
在医学领域,横纹肌溶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它指的是骨骼肌细胞受到损伤后,细胞内的物质,特别是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急性肾损伤。了解横纹肌溶解的原理、病因、症状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对于维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一、横纹肌溶解的原理与病因
横纹肌溶解的根本原因在于骨骼肌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当肌肉细胞受损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失调,最终引起细胞肿胀、破裂,释放出细胞内容物。这些内容物中,肌红蛋白是主要的致病物质之一。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后,会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在肾小管中沉积,阻塞肾小管,影响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从而导致急性肾损伤。
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剧烈运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特别是无氧运动,如马拉松、举重、高强度间歇训练等,可能导致肌肉过度收缩和缺血,引发肌肉损伤。
药物和毒物:某些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抗精神病药物、麻醉药、抗生素等,以及酒精、毒品等,都可能对肌肉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横纹肌溶解。
外伤和挤压:严重的肌肉外伤、挤压伤、烧伤、电击伤等,可以直接破坏肌肉组织,引发横纹肌溶解。
代谢异常:遗传性肌肉代谢疾病,如糖原贮积病、脂肪酸代谢障碍等,以及获得性代谢异常,如低钾血症、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都可能影响肌肉细胞的正常功能,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流感病毒、链球菌等,也可能引起肌肉炎症和损伤,导致横纹肌溶解。
其他因素:高热、癫痫发作、长时间制动等也可能诱发横纹肌溶解。
二、横纹肌溶解的症状表现
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但典型的症状包括:
肌肉疼痛、肿胀和压痛:受累的肌肉群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和触痛,活动受限。
肌无力:患者感到肌肉力量减弱,甚至无法完成日常活动。
尿液颜色改变:尿液呈现茶色、酱油色或可乐色,这是肌红蛋白随尿液排出所致。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性肾损伤表现: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损伤的症状。
三、横纹肌溶解的治疗与预防
横纹肌溶解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防治并发症、纠正电解质紊乱。
去除诱因:首先要明确并去除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如停用相关药物、停止剧烈运动等。
液体复苏:早期和积极的液体复苏是治疗的关键。通过大量静脉输液,可以稀释血液中的肌红蛋白,促进其从肾脏排出,减轻肾脏负担。
碱化尿液:在补液的同时,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等药物,碱化尿液,减少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的沉积。
利尿治疗:使用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促进肌红蛋白的排出。
血液净化:对于出现急性肾损伤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等血液净化治疗,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手术减压:如果横纹肌溶解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减压。
预防横纹肌溶解同样重要:
适度运动: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
谨慎用药:在使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时,应遵医嘱,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保持水分:运动或高温环境下,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避免长时间制动:长时间卧床或保持同一姿势不动,可能导致肌肉受压,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好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疾病,减少横纹肌溶解的发生风险。
四、结语
横纹肌溶解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健康问题。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适度运动,谨慎用药,保持水分,避免长时间制动,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一旦出现疑似横纹肌溶解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横纹肌溶解的发生风险,保护我们的肌肉和肾脏健康。
苏永军
海城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