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小心你吃的“保健品”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提升,各种保健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被大众寄予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厚望。然而,这些琳琅满目的“健康卫士”在某些情况下却可能成为潜伏的“健康杀手”,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提醒大家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务必擦亮双眼,科学对待药物和保健品。
一、肝脏:人体重要的“解毒工厂”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多项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合成和储存等。其中,解毒功能尤为关键。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药物,以及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都需要经过肝脏的处理才能排出体外。肝脏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酶系统,将这些物质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形式,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损害。
二、药物性肝损伤(DILI):隐匿的健康威胁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药物、保健品、草药等引起的肝脏损害。DILI的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与药物的直接毒性、免疫反应、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遗传背景、肝脏功能、用药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DILI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肝功能指标的轻微升高,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黄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至导致肝衰竭,危及生命。由于DILI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肝脏疾病混淆,因此,及时识别DILI至关重要。
三、保健品:是“养生佳品”还是“伤肝利器”?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品市场异常火爆。各种声称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减肥等功效的保健品层出不穷。然而,许多保健品的成分并不明确,生产过程也缺乏严格监管,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保健品中可能含有对肝脏有毒性的成分,如某些中草药、化学添加剂等。长期或过量服用这些保健品,可能导致肝脏负担过重,引发DILI。此外,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在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如激素、减肥药等,这些成分对肝脏的损害更大。
四、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牢记“无病不滥服,有病遵医嘱”: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随意服用药物或保健品。如有疾病需要治疗,应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在服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可能增加肝脏的负担,增加DILI的风险。如确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谨慎选择保健品:选择保健品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仔细查看产品成分,了解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要轻信虚假宣传,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肝脏异常,早期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五、出现肝功能异常,如何应对?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或体检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就诊时,务必告知医生详细的用药史、保健品服用史等,以便医生判断是否为DILI。
一旦确诊为DILI,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或保健品,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保肝、抗炎、免疫调节等。对于重症DILI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
六、结语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工厂”,但并非“万能净化器”。对待药物和保健品,牢记“无病不滥服,有病遵医嘱”,别让“养生”变“伤肝”!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一定要排查药物/保健品因素,避免漏诊。让我们共同守护肝脏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周官保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月湖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