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急救技能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波及其他器官。尽管现代医学在肺结核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某些急性情况下,如大咯血,仍需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本文将介绍几种肺结核急救技能,帮助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及时救治。
一、预防气道阻塞
在肺结核急性发作时,患者应卧床休息,尽可能减少搬动,取患侧卧位。轻轻咳嗽,将血咳出,不可屏气,以防止血液阻塞气道。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可以给予镇静剂,但应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
二、维持呼吸循环
在急救过程中,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至关重要。首先,应给予患者吸氧,每日补液2000至3000毫升,以维持体液平衡。为了预防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快速补液,并输注新鲜血液。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以使用呼吸兴奋剂,以维持呼吸功能。
三、积极止血
垂体后叶素:垂体后叶素可以使肺小动脉收缩,降低肺静脉压,有助于血管破裂区凝血止血。通常将5至10单位的垂体后叶素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10至15分钟推完后,以10至20单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维持治疗。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如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等。
立止血:立止血可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形成血块。通常每次静脉或肌肉注射1至2单位,每日1至2次。静脉注射后5至10分钟起效,作用可持续24小时,肌肉注射20至30分钟起效,作用持续48至72小时。
止血芳酸:止血芳酸具有很强的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肺出血。通常每次0.1至0.2克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每日2至3次,最大剂量为2克。
止血敏:止血敏可增加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粘合力,提高毛细血管抵抗力。通常每次0.5至1克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2至3次。
其他止血药:如安络血、维生素K、云南白药等均可使用。临床上一般选用1至3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止血药物配合应用,应避免过量或过多使用,以防病人呈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血管扩张药:该类药物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血流量。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通常每次10至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滴,连用5至7天。
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肺循环压力的作用。通常每次300至5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2次,见效后减量。
鱼精蛋白:鱼精蛋白为肝素拮抗剂,可使肝素迅速失效,适用于应用肝素抗凝治疗、肝素过量而咯血者。通常每次50至1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至2次,连续使用不能超过72小时。
四、经支气管镜治疗
对于咯血量大的患者,应选用硬质支气管镜,清除大气道积血后,再用纤维支气管镜经硬质镜插入,寻找出血部位予以止血。操作期间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经导管给氧或高频射流通气。
五、外科手术
如果出血部位明确,且经上述处理不能止血者,如无手术禁忌症,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
结语
肺结核的急救技能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预防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循环、积极止血、经支气管镜治疗以及必要时进行外科手术,可以有效应对肺结核急性发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陈红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