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MDT)的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接受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本文将概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规范诊疗流程。
一、病理诊断
确诊DLBCL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骨髓穿刺等检查手段。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对病变淋巴结或受累组织进行活检,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IHC)等检测。IHC可检测CD20、CD10、Bcl-6、MUM1等标志物,有助于DLBCL的诊断和亚型分类。
二、分子分型
DLBCL的分子分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有基因表达谱(GEP)和二代测序(NGS)。GEP可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两个亚型,后者预后较差。NGS可检测DLBCL相关的基因突变和融合基因,如MYC、BCL2、BCL6重排等,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三、临床分期
DLBCL的分期遵循Ann Arbor分期系统。需要完善全身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等。PET-CT对DLBCL的分期、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同时需要评估骨髓受累情况,必要时行骨髓活检。
四、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方案
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适用于大多数初治患者。对于部分高危患者,考虑可加用来普唑或苯达莫司汀等药物。
二线治疗方案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行挽救性化疗,常用的方案有DHAP、ESHAP、ICE等。对于部分不适合化疗的患者,可尝试靶向治疗如伊布替尼、来普唑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部分年轻、高危、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长期生存率。
放疗
对于部分早期、局限期患者,可考虑行受累野放疗(IFRT),以提高局部控制率。
五、疗效评估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疗效,常用的评估工具有PET-CT、CT、MRI等。疗效评估的时间点包括:化疗2周期后、化疗结束时、移植后等。常用的疗效评价标准有Lugano标准、Cheson标准等。
六、随访与监测
DLBCL患者治疗结束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常规、LDH、β2-MG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全身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等。随访的频率和项目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个体化安排。
总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是提高DLBCL疗效的关键。随着新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DLBCL的诊疗将更加精准、有效。
张敏
临沂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