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对于乙肝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来说,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危人群的肝癌早期筛查策略,包括甲胎蛋白(AFP)检测、肝脏超声联合增强CT/MRI等科学方法,并解读异常指标的意义。
一、高危人群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 2.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3. 长期饮酒者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 5. 肝硬化患者 6.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7. 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
二、甲胎蛋白(AFP)检测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其在肝癌患者的血清中水平明显升高。AFP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肝癌筛查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AFP检测,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出率。
检测方法:血清AFP检测,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化学发光法。
正常值范围:AFP的正常值范围为0-20ng/mL。
注意事项:AFP水平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癌,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三、肝脏超声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可及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出率。
检查方法:采用高频探头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可发现直径1cm以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
注意事项:肝脏超声检查受操作者经验和设备性能的影响较大,必要时可进行增强CT或MRI检查。
四、增强CT/MRI检查 对于肝脏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占位性病变,可进一步行增强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增强CT和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可清晰显示肝脏病变的形态、大小、血供等信息,对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检查方法:采用碘剂或钆剂进行肝脏增强CT或MRI检查,可发现直径0.5cm以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
注意事项:增强CT和MRI检查具有一定放射性,孕妇和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五、异常指标的解读 对于AFP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的高危人群,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
AFP水平升高:AFP水平升高并不等同于肝癌,还需结合肝脏超声、增强CT/MRI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AFP水平升高可见于妊娠、生殖腺胚胎瘤、肝病活动期等。
肝脏占位性病变:肝脏超声、增强CT/MRI等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需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可见于肝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等良性病变,也可见于肝癌、肝转移瘤等恶性病变。
总之,高危人群的肝癌早期筛查是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AFP检测、肝脏超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行增强CT/MRI检查,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出率。同时,对于异常指标的解读,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以明确诊断。通过科学、规范的筛查策略,可有效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吕远
包头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