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也称为贝格肾炎(Berger'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肾脏内IgA沉积为主,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本文旨在从疾病原理的角度,帮助公众了解IgA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IgA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及肠道菌群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IgA在体内生成过多、清除不足以及IgA分子异常糖基化是导致IgA沉积的关键环节。
1.1 IgA分子异常糖基化:正常情况下,IgA分子的糖基化对其功能至关重要,可防止其在肾脏沉积。但在IgA肾病患者体内,IgA分子糖基化异常,使其更容易在肾小球沉积。
1.2 免疫复合物沉积:异常糖基化的IgA分子与血液中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
1.3 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免疫复合物沉积后,激活补体系统和炎症细胞,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和氧化应激增加,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
2. 临床表现
2.1 血尿:是IgA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血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4-48小时内出现。
2.2 蛋白尿:多数患者有轻度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2.3 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高血压,高血压可加速肾功能恶化。
2.4 肾功能损害: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3.1 诊断:IgA肾病的诊断依赖肾活检病理检查,肾小球内IgA沉积是诊断的金标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3.2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等)鉴别。
4. 治疗原则
4.1 控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IgA肾病常见的诱发因素,积极控制感染可减少病情发作。
4.2 控制血压:使用ACEI/ARB类药物控制血压,有助于减轻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恶化。
4.3 控制蛋白尿: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环磷酰胺等控制蛋白尿,改善肾脏预后。
4.4 支持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抗凝、补液等,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
4.5 肾脏替代治疗:对于已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可考虑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
总之,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控制感染、血压、蛋白尿等,可改善预后,延缓肾功能恶化。对于已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公众应提高对IgA肾病的认识,一旦出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尽早明确诊断,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梁庆云
吉林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