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晚期治疗一直是肿瘤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mCRC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理论基础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核心机制是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即新血管的形成。肿瘤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刺激周围正常细胞形成新的血管,为肿瘤提供养分和氧气,同时帮助肿瘤细胞通过血管进入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抗血管生成治疗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活性,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贝伐珠单抗在mCRC治疗中的地位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靶向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VEGF,阻断其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VEGF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在mCRC的一、二线治疗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已被证实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成为mCR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贝伐珠单抗耐药后的持续抗血管生成策略
尽管贝伐珠单抗显著改善了mCRC患者的预后,但耐药问题仍是不可避免的挑战。一旦患者对贝伐珠单抗产生耐药,肿瘤可能会重新获得血管生成能力,导致疾病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后线治疗中,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如雷格珠单抗(Ramucirumab)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这些药物可以与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为患者带来良好的生存获益。
持续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临床意义
持续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临床意义在于,它不仅能够维持肿瘤的血管抑制状态,还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和靶点,增强抗肿瘤效果。例如,雷格珠单抗除了能够抑制VEGF外,还能够抑制其他血管生成因子,如胎盘生长因子(PlGF)。此外,持续抗血管生成治疗还能够减少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改善免疫微环境,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结语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不断进展的过程。随着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应用,mCRC患者的治疗选择更加多样化,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持续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作为mCRC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和希望。未来,随着更多新药物和新疗法的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mCRC患者的预后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龚辉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