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早期发现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肝癌的筛查和诊断流程,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肝癌的生物学原理
肝癌是一种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表现为肝脏组织的异常增殖。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肝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癌。在这三种类型中,肝细胞癌占比最高,约占所有肝癌的75%至85%。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以及长期食用霉变食品等。
肝癌的筛查
肝癌筛查是指对无症状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在早期发现肝癌。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之一。AFP水平的升高往往提示肝癌的可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肝癌患者的AFP都会升高,且AFP升高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如妊娠、肝病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因其无创、便捷的特性,成为首选的筛查方法。对于超声检查中发现的可疑病灶,可以进一步通过CT或MRI检查来明确诊断。
肝组织活检
:对于那些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癌,但AFP水平不高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肝组织穿刺活检,以获取组织病理学证据,明确诊断。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
肝占位性病变
: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且病灶直径≥2cm。
血清AFP水平升高
:AFP≥400ng/mL。对于AFP轻度升高(200-400ng/mL)的患者,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组织病理学证据
:通过肝组织活检证实为肝细胞癌。
满足以上任一条件即可诊断为肝癌。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及时进行根治性治疗(如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肝癌的高危人群
了解肝癌的高危人群对于筛查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被认为与肝癌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
长期酗酒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环境暴露的人群
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或50岁以上的女性
肝癌筛查的频率和方法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于AFP水平持续升高或肝脏超声发现异常的人群,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此外,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如出现腹痛、黄疸、体重下降等,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肝癌的预防
预防肝癌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减少肝癌的高危因素。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减少HBV感染的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以降低HCV感染的风险
控制饮酒,避免长期酗酒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避免食用霉变食品,减少黄曲霉素的摄入
总结
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民健康。同时,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减少肝癌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于洪武
海盐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