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作为一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以胰腺导管细胞癌为主。疼痛是胰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甚至部分患者以疼痛作为首发症状。本文将从胰腺癌疼痛的病理机制、药物选择及其剂量调整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疼痛管理指导。
胰腺癌疼痛的病理机制
胰腺癌引起的疼痛主要与其肿瘤生长压迫、侵犯周围组织有关。肿瘤生长可导致胰腺包膜张力增加,压迫胰管和胆管,引起胆道梗阻和胰腺炎。此外,肿瘤侵犯神经丛,如腹腔神经丛和迷走神经,也会引起剧烈的腹痛。胰腺癌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剧的上腹部或背部疼痛,夜间症状尤为明显。
三阶梯止痛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原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癌痛治疗标准,适用于胰腺癌疼痛的管理。该原则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梯: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
非阿片类药物(第一阶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胰腺癌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它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和疼痛。常见的NSAIDs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使用NSAIDs时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如溃疡、出血等,可考虑使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
弱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
对于中度疼痛患者,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这类药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依赖性和耐受性较低。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
强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
重度疼痛患者需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这类药物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但依赖性和耐受性较高。剂量调整需严格按照患者的疼痛反应和药物耐受性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胰腺癌疼痛患者,可考虑进行神经阻滞术等手术操作。神经阻滞术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减轻疼痛。常见的神经阻滞术包括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和椎旁神经阻滞术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总结
胰腺癌疼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疼痛程度、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
杨世坤
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