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多样,其中介入手术因其微创、精准的特点而受到关注。本文将详细阐述肝癌介入手术的原理、优势及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肝癌介入手术原理
肝癌介入手术,又称为经皮穿刺肿瘤治疗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通过血管、皮肤上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通过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如血管造影机、CT等的引导下对局部病灶进行治疗。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阻塞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甚至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肝癌介入手术的优势
微创性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介入手术仅需在皮肤上制造一个小孔,减少了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精准性
:借助影像设备的精确引导,能够直接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重复性
:对于复发或者多发性肝癌,介入手术可以重复进行,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治疗选择。
疗效确切
: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甚至促使肿瘤细胞死亡。
肝癌介入手术的适应症
并非所有肝癌患者都适合接受介入手术,其适应症包括: - 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 肝转移瘤患者; - 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 - 肝功能储备较差,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 - 肿瘤位置不佳,手术风险过高的患者。
肝癌介入手术的过程
术前准备
:包括影像学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性和安全性。
手术操作
: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皮肤小切口将导管插入血管,利用影像设备精确定位肿瘤供血动脉,然后注入栓塞剂。
术后管理
: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肝功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肝癌介入手术的并发症
虽然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 - 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腹痛等; - 肝功能损害,由于部分正常肝组织也可能受到栓塞影响; - 肿瘤破裂,尽管较为罕见,但仍需警惕; - 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总结
肝癌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方法,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甚至促使肿瘤细胞死亡。然而,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前,应充分了解其适应症、手术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与医生共同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姚长东
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