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骨质破坏、贫血、高钙血症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具有一定难度,延误诊断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血常规检测作为一项基础且普及的临床检查手段,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阐述血常规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识别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测的基本概念 血常规检测,又称全血细胞计数,是通过对患者静脉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获取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比例等信息,评估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血常规检测简单、快速、经济,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生理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异常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骨质破坏、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免疫调节异常等。异常浆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生成受抑,进而引发贫血、感染、出血等临床表现。
血常规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识别中的作用 (1)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出现贫血,血常规检测可发现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异常。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血常规检测发现异常的首要线索。
(2)白细胞异常: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发现异常。白细胞异常可能与异常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感染等因素有关。
(3)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发现异常。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异常浆细胞的浸润等因素有关。
(4)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常规检测可发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提示可能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解读 血常规检测结果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分析,以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识别率。对于血常规检测异常的患者,应进一步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总结 血常规检测作为一种基础的临床检查手段,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血常规检测发现贫血、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减少等异常,有助于早期识别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上应重视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作为一种进展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血常规检测作为一项基础的临床检查手段,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应重视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分析,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对于血常规检测异常的患者,应进一步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张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