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关节软骨的磨损是该病症的核心病理改变。软骨由软骨细胞和基质构成,负责减少关节摩擦、吸收冲击和润滑。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长期负重或过度运动,软骨细胞功能可能衰退,导致基质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最终引发软骨退化。
除了年龄和使用因素,肥胖、遗传因素、性别、关节损伤、炎症和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可能成为骨关节炎的诱因。例如,肥胖可能加剧膝关节的负担,加速软骨磨损;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发展为骨关节炎的风险。
二、骨关节炎的分期与治疗
早期(症状轻微)
在骨关节炎早期,患者可能仅感到轻微疼痛或不适,关节活动未受明显限制。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并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非处方药可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若疼痛加剧,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以抑制炎症介质生成,减轻炎症和疼痛。但长期使用NSAIDs需警惕胃肠道、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关节过度使用,减少重复性或高强度活动,并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中期(症状明显)
骨关节炎中期时,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能更频繁、更严重,关节活动受限也更明显。除了药物治疗,还需加入物理治疗和关节注射。
药物治疗:除NSAIDs外,可能需要肌肉松弛剂如托烷司琼,以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痛风药物如别嘌醇和秋水仙碱可用于控制痛风性骨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物理治疗:热疗、冷疗、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关节注射:透明质酸或皮质类固醇注射可直接作用于关节,提供短期疼痛缓解和改善关节功能。
晚期(严重症状)
骨关节炎晚期时,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可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治疗可能需要更积极的药物治疗,并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需要使用强效疼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以控制剧烈疼痛。但这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和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关节功能。
三、精准缓解的药物选择
抗风湿药物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关节疾病,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是常用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减缓疾病进展,减少关节损伤。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可针对性地阻断炎症介质,减少关节损伤。适用于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炎症性关节疾病。
四、用药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按医生指导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不当使用药物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产生严重副作用。
药物监控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测试,监测药物潜在副作用。特别是长期使用NSAIDs和抗风湿药物的患者,更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
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以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结论
骨关节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分期治疗方案。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物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何宏军
泰兴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