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发生在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由于其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预后通常不佳。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胆管癌的治疗手段得到了显著提升,介入科治疗成为了胆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胆管癌概述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内胆管癌起源于肝内胆管,而肝外胆管癌则发生在肝外的胆管。胆管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胆石症、慢性胆管炎、胆管囊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因素有关。FG FR突变是胆管癌中一种重要的分子标志物,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痛、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黄疸是由于胆管癌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所致。腹痛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水、肝大、脾大等表现。
胆管癌的诊断
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可以发现胆管的扩张、肿瘤的占位等征象。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通过胆管细胞刷检、胆管镜活检等方法获取肿瘤组织,明确病理诊断。
介入科治疗胆管癌的优势
微创性
:介入科治疗属于微创治疗,通过皮肤穿刺、血管插管等方法,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创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针对性强
:介入科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局部,对肿瘤细胞进行精确打击,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疗效确切
:介入科治疗可以通过局部化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手段,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缓解胆道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可重复性
:对于复发或多发病灶,介入科治疗可以多次进行,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介入科治疗胆管癌的主要方法
经皮胆管引流术(PTCD)
:通过皮肤穿刺,将导管置入扩张的胆管内,引流胆汁,缓解黄疸症状。
胆管支架置入术
:通过血管或胆管途径,将支架置入狭窄或梗阻的胆管内,恢复胆汁流通。
局部化疗
: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化疗效果。
射频消融(RFA)
: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微波消融(MWA)
:通过微波能量转化为热能,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达到消融肿瘤的目的。
结语
胆管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手段。介入科治疗以其微创、高效、可重复等优势,在胆管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在胆管癌的治疗领域,介入科治疗将展现出更大的潜力,成为胆管癌治疗的隐形卫士。
李珊珊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