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过程中患者常遭遇众多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不良反应。本文将依据《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探讨肝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时,腹泻与结肠炎的处理方法。
一、腹泻与结肠炎概述
腹泻和结肠炎是肝癌患者在接受ICIs治疗时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可能由ICIs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急迫等,严重时可致结肠炎。腹泻和结肠炎的发生机制涉及ICIs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激活,导致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反应。
二、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胆红素等对于评估肝癌患者的肝脏状况至关重要。对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或其他原因。此外,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血常规、电解质平衡等也是评估腹泻和结肠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三、分级处理
1-2级腹泻/结肠炎:
对于轻微的腹泻和结肠炎,治疗策略以对症治疗为主。增加口服补液盐,以补充因腹泻而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建议患者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必要时使用洛哌丁胺等止泻药物控制症状。
3级及以上腹泻或结肠炎:
对于严重的腹泻或结肠炎,应立即停用ICIs,以避免症状恶化。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并启动类固醇治疗,如泼尼松2mg/kg·d,持续至少6周。如果症状无改善,考虑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平衡、血常规等指标,必要时进行支持治疗。
四、多学科团队协作
在管理肝癌患者接受ICIs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时,必须遵循“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并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包括肿瘤科、消化内科、感染科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完成治疗。多学科团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个体化的支持治疗。
五、知识拓展
对于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不良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处理。例如,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应给予最佳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和心理支持等。此外,对于出现严重腹泻或结肠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如减少ICIs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药物。
六、总结
肝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腹泻与结肠炎需要及时识别和妥善管理。通过遵循专家共识中的指导原则,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对于肝癌患者而言,腹泻和结肠炎的管理不仅是对症治疗,更是整体治疗策略的一部分。通过综合治疗和多学科协作,可以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为肝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供科学的管理指南,帮助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腹泻和结肠炎的认识,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杨国栋
黄冈市中心医院考棚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