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要重视心理调养
在现代医学的视野中,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生物因素的结果,还与心理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的文献中就有关于情志变化导致疾病的丰富记载,认为情绪的波动可以引发疾病,甚至导致肿瘤的形成。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只有“喜”被视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余六种不良情绪如果过度,则可能引发疾病,甚至诱发癌症。对于肺癌患者而言,抗击肿瘤的过程艰难而漫长,心理状态的变化是正常且多变的。因此,重视心理调养,积极调整心态,是抵御和战胜肿瘤的重要环节。
坚定信念是心理调养的第一步。信念如同大树的根基,支撑着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许多人在确诊癌症后,容易陷入“癌症不可治愈”或“得了癌症就判了死刑”的消极观念中。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癌症的治疗手段日益多样化,许多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获得了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因此,患者应当摒弃消极观念,坚信自己有能力抵御癌症,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
放松身心是心理调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放松疗法通过一系列练习程序,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机体的紧张水平,调整因压力而紊乱的功能。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间接地缓解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中国传统的气功、太极拳、瑜伽等都是放松身心的有效方法,其核心要义在于“静”,即心若沉浮,浅笑安然。通过这些练习,患者可以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放松,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
转移注意力也是调节心理的重要策略。癌症患者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病情和可能带来的负面情绪上,如经济负担、家庭责任、人际关系等。这种过度关注不仅加重心理负担,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培养相应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工等,将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活动中。不良情绪会逐步得到改善,患者也会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此外,鼓励患者积极融入社会和家庭,回归工作和生活,能够有效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病情的治疗和恢复。
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心理调养与医学治疗同样重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心理调养方法,积极面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
罗泽如
广东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