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和免疫球蛋白沉积为特征。该疾病可导致严重的蛋白尿,进而影响肾功能,甚至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为了帮助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本文将详细解析膜性肾病的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管理。
一、膜性肾病的诊断
膜性肾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涉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等多个方面。
临床表现
:膜性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蛋白尿、水肿和肾功能减退。蛋白尿是膜性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尤其是白蛋白。水肿则多发生在眼睑、双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能导致腹水和胸水。肾功能减退可能表现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升高。
实验室检查
:包括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水平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测定等。尿蛋白定量是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肌酐比值(ACR)来评估。血浆蛋白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即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测定则用于评估肾功能状态。
肾活检
:肾活检是确诊膜性肾病的金标准。通过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免疫球蛋白沉积等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查可发现IgG和C3在肾小球基底膜的沉积,而电镜检查则可观察到上皮侧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膜性肾病的治疗策略
治疗膜性肾病的目标是减少尿蛋白排放,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策略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部分。
非药物治疗
: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饮食控制。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以减少水肿;同时,根据尿蛋白丢失的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以避免营养不良。此外,患者还应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
:用于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减少蛋白尿。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麦考酚酸酯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这类药物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ACEI和ARB
: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来保护肾功能。ACEI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ARB如洛卡特普、厄贝沙坦等。这类药物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降低肾小球内压,减轻蛋白尿,从而延缓肾功能的进展。
其他治疗
:对于部分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通过清除致病性B细胞来抑制免疫反应。此外,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肾脏的负担。
三、膜性肾病的预后管理
预后管理是膜性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定期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
定期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蛋白水平,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尿蛋白水平可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ACR来评估。血压控制对于延缓肾功能进展至关重要,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生活方式干预
: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难以控制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增加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更换其他类型的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对于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患者,还需使用他汀类药物、ACEI/ARB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
:对于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冯炜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