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种较为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的原发性肝癌,其发病率在原发性肝癌中排名第二。ICC的侵袭性强,预后差,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即使进行了手术切除,复发风险依然很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CC治疗领域出现了多种新的治疗方法,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放疗等,它们在临床上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此外,肝移植也被尝试用于ICC早期患者的治疗。当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方式,也在逐渐展现出其治疗效果。这些治疗手段共同构成了一个以手术治疗为基础,结合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个性化治疗体系。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兴起,得益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分子分型的研究热点,对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ICC中常见的分子标志之一,FGFR突变胆管癌对某些靶向治疗药物显示出良好的反应,为IC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局部治疗方面,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释放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减少了全身毒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则通过直接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输送到肝脏,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增强了治疗效果。放疗技术的进步,如立体定向放疗(SBRT)和质子治疗,也提高了对ICC的局部控制能力。
系统治疗方面,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IC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所需的特定分子途径,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ICC的治疗仍面临挑战。部分治疗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需要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此外,不同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需要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分子分型为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可能对特定的FGFR抑制剂有较好的反应,但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之,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治疗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我们对ICC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未来的治疗将更加精准,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张明清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香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