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能适应胃内强酸环境的微生物,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Hp感染是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因子。本文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致病机制及其在胃癌预防中的作用。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流行病学关联
Hp在世界各地的感染率不同,但全球感染率估计在50%以上。在中国,Hp感染率约为40%~90%。研究表明,Hp感染者胃癌发病率是未感染者的2-6倍,且感染时间越长,胃癌风险越高。这提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2.1 炎症反应与DNA损伤 Hp可通过其分泌的毒素如空泡毒素A(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引起宿主细胞的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可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
2.2 抗氧化能力下降 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导致活性氧(ROS)积累,引起DNA损伤和突变,促进胃癌的发生。
2.3 基因毒性 部分Hp菌株含有基因毒性,可直接引起DNA的损伤和突变,增加胃癌风险。
2.4 胃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 长期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M),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IM可进一步发展为异型增生,最终演变为胃癌。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预防策略
3.1 早期筛查与根除治疗 对Hp感染者进行早期筛查,并在感染初期进行根除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风险。根除方案包括抗生素联合PPI和铋剂,疗程通常为10-14天。
3.2 改善饮食习惯 高盐、高脂、腌制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增加胃癌风险。建议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方式。
3.3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可降低胃癌风险,同时有助于Hp的根除。
3.4 定期胃镜检查 对于Hp感染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IM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
4. 结语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了解Hp与胃癌的致病机制,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筛查、根除治疗、改善饮食习惯等综合预防策略,对胃癌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探讨了Hp感染的致病机制,并提出了胃癌的预防策略。希望对广大读者加强胃癌防治意识,提高胃癌早诊早治率有所帮助。
韩晓培
大名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