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它通过血液过滤来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然而,血液透析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反应。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正常反应,并指导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如何合理用药。
一、血液透析后的常见正常反应
低血压反应 血液透析过程中,体内水分的快速流失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休息后可自行恢复。
肌肉痉挛 透析过程中,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可引起肌肉痉挛。这通常发生在足部、腿部和腹部,持续时间较短。
失衡综合征 血液透析后,体内毒素快速清除,可能导致脑内代谢紊乱,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现象通常在透析后几小时内缓解。
体温升高 透析过程中,体外循环可能导致体温轻微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如体温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
出血倾向 血液透析时,抗凝血药物的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迹象。
二、合理用药的指导原则
遵医嘱用药 血液透析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包括降压药、抗凝药、钙磷代谢调节药等。擅自增减药物可能加重病情。
掌握用药时间 有些药物需要在透析前后特定时间服用,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观察药物反应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过敏、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定期检查 血液透析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疗效和调整用药方案。
三、血液透析后的生活护理
合理饮食 患者应控制钠盐摄入,减少水肿和高血压。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以补充透析丢失的营养物质。
适度运动 患者可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痉挛。但须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情绪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朋友交流,有助于情绪稳定。
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随访,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结:血液透析后的一些身体反应属于正常现象,患者不必过度担忧。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配合生活护理,有助于提高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管理好肾病。
王明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