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且与其它肿瘤相比,生存周期较短。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和免疫治疗。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进展,免疫治疗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胰腺癌的疾病原理及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慢性胰腺炎等因素有关。胰腺癌的病理类型以导管腺癌为主,约占90%以上。胰腺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导致约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仅适用于早期胰腺癌患者。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困难,预后极差。化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疗法、肿瘤疫苗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治疗药物,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恢复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市,如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显著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细胞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扩增和改造后,再回输给患者,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常用的细胞免疫疗法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疗法等。细胞免疫疗法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制备过程复杂,费用较高。
肿瘤疫苗是将肿瘤抗原与免疫佐剂结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杀伤肿瘤细胞。肿瘤疫苗可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一级预防,如乙肝疫苗、HPV疫苗等;治疗性疫苗则用于肿瘤的二级预防和治疗。肿瘤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肿瘤抗原的选择、免疫佐剂的优化等。
总之,免疫治疗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手段,有望显著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但免疫治疗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未来,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物的研发,胰腺癌患者将迎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同时,我们也应重视胰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降低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周思言
云南省肿瘤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