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较为罕见但预后不良的消化系统肿瘤,占所有消化系统肿瘤的3%左右。FG FR突变在胆管癌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子机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胆管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将从FG FR突变的胆管癌发病机制、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胆管癌的诊治提供参考。
FG FR突变的胆管癌发病机制
FG FR突变是指FGFR基因发生突变,导致FGFR蛋白功能异常,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研究表明,FG FR突变在胆管癌中的发生率约为10-20%,是胆管癌中较为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FG FR突变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胆管癌的发生发展:
(1) FG FR突变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FGFR蛋白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其突变后可导致自身磷酸化,激活下游的Ras-Raf-MEK-ERK、PI3K-AKT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血管生成。
(2) FG FR突变促进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FGFR突变可诱导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TGF-β等),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形成,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
(3) FG FR突变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获得间质细胞表型而获得侵袭和转移能力的过程。FG FR突变可诱导EMT相关转录因子(如Snail、Twist等)的表达,促进EMT的发生,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FG FR突变的胆管癌免疫微环境
胆管癌的免疫微环境较为复杂,主要由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如T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基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FG FR突变的胆管癌免疫微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 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低。与非FG FR突变的胆管癌相比,FG FR突变的胆管癌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较低,提示FG FR突变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
(2) 免疫抑制细胞比例高。FG FR突变的胆管癌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等免疫抑制细胞比例较高,提示FG FR突变可促进免疫抑制细胞的聚集和活化。
(3) 免疫抑制因子表达水平高。FG FR突变的胆管癌肿瘤组织中PD-L1、TGF-β等免疫抑制因子表达水平较高,提示FG FR突变可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
FG FR突变的胆管癌免疫治疗进展
针对FG FR突变的胆管癌免疫微环境特点,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治疗策略在临床研究阶段,主要包括: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其在胆管癌中的疗效。对于FG 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等方案的疗效尚需进一步探索。
(2) FGFR抑制剂。针对FG 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FGFR抑制剂可有效抑制FGFR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已有多项研究证实FGFR抑制剂在FG FR突变的胆管癌中的疗效,但尚需进一步探索其最佳剂量和疗程。
(3) 细胞免疫治疗。通过体外扩增和活化T细胞,然后回输给患者,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细胞免疫治疗在FG FR突变的胆管癌中的疗效,但尚需进一步探索其最佳细胞类型和给药方案。
综上所述,FG FR突变的胆管癌具有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特点,针对其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FG FR突变的胆管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为胆管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更多的策略选择。同时,合理膳食和营养支持也是胆管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李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