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原理与临床诊断

2025-03-01 10:59:02       3243次阅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详细讲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疾病原理和临床诊断知识,以帮助患者、家属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从而实现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一、疾病原理

淋巴系统的重要作用 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淋巴细胞是淋巴系统的主要细胞成分,包括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等。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然后迁移到全身的淋巴组织中,发挥免疫应答的功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DLBCL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易位、缺失等,导致B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 (2)病毒感染:EB病毒、HHV-8等病毒感染可能诱发B细胞的异常增殖。 (3)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DLBCL。 (4)环境因素:辐射、化学物质暴露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DLBCL的发病风险。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 DLBCL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1)肿瘤细胞为大B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胞浆丰富。 (2)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破坏正常淋巴组织结构。 (3)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20、CD79a等。 (4)部分病例可伴有T细胞浸润,形成混合性淋巴瘤。

二、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 DLBCL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可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此外,DLBCL还可侵犯结外器官,如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引起相应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等。 (2)血生化: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3)免疫球蛋白测定:可有IgM、IgA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4)骨髓穿刺:排除骨髓侵犯。

影像学检查 (1)CT或MRI:评估淋巴结受累范围和结外侵犯情况。 (2)PET-CT: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和全身受累范围。

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确诊DLBCL的金标准,可采用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病理检查包括: (1)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 (2)免疫组化:检测B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 (3)分子检测:检测染色体易位、基因突变等分子遗传学异常。

临床分期 DLBCL的临床分期主要依据Ann Arbor分期系统,结合肿瘤的受累范围、全身症状和结外侵犯情况,将病情分为Ⅰ-Ⅳ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综上所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血液系统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通过全面了解DLBCL的疾病原理和临床诊断知识,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黎腾龙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下一篇浅谈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
上一篇贫血的分级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