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与激素水平关系密切,如何通过科学手段预防和干预成为女性健康的重要议题。
一、子宫内膜癌的基本原理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异型增生最终发展为癌。该病多发于50-60岁绝经女性,与雌激素水平长期刺激密切相关。
二、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1. 激素水平异常: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诱因。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内膜细胞过度增殖,增加癌变风险。 2.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激素代谢异常有关。 3.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高脂肪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体内雌激素水平,诱发子宫内膜病变。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也增加患病风险。 4. 其他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等因素,均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
三、子宫内膜癌的症状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1. 异常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典型症状,也可见于未绝经女性。 2. 阴道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伴有异味。 3. 疼痛:晚期可出现下腹痛、腰骶痛。 4. 腹部包块:晚期肿瘤增大,可在腹部触及包块。 5. 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四、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1. 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变硬等异常。 2. 彩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占位性病变。 3. MRI:了解病变范围,判断肌层浸润情况。 4. 诊断性刮宫:获取内膜组织,病理确诊。 5.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25,可用于病情监测。
五、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1. 手术治疗: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是主要术式,早期患者预后良好。 2. 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可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3. 化疗: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可采用化疗控制病情。 4. 内分泌治疗:孕激素对抗雌激素,用于部分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六、子宫内膜癌的预防 1. 健康饮食:控制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预防肥胖。 2. 定期体检:40岁以上女性每年妇科检查,必要时内膜活检。 3. 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如必须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4. 治疗相关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减少雌激素长期刺激。 5.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激素水平异常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一旦患病,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有望获得良好预后。女性朋友们应重视子宫内膜健康,远离这一妇科恶性肿瘤。
徐春园
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