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溶骨性病变、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由于症状多样,且常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准确诊断至关重要。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诊断价值有限,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联合应用。
血常规检查的基本原理
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和比例,可评估机体的造血功能和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提示作用
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贫血,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可能是由于骨髓内浆细胞增殖抑制正常造血、溶骨性病变导致失血、肾功能损害等原因引起。
白细胞计数异常: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或增多。白细胞减少可能与骨髓受抑有关,而白细胞增多可能与浆细胞浸润骨髓、感染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计数异常: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骨髓内浆细胞增殖抑制巨核细胞生成、骨髓纤维化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血小板增多,可能与炎症反应、肿瘤细胞分泌促血小板生成素等因素有关。
白细胞分类异常: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部分患者可出现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可能与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刺激单核细胞生成有关。
血常规检查的局限性
虽然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肝病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其他检查方法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骨髓涂片检查可发现异常浆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溶骨性病变,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和疗效。
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可检测到M蛋白,有助于诊断和分型。
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有助于评估病情和预后。
肾功能检查: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肾功能损害,通过血肌酐、尿素氮等检查可评估肾功能。
总结
血常规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其诊断价值有限,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准确性。通过多学科合作和个体化诊疗方案,可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付志辉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