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前后药物管理与合理用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涉及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用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胃癌的合理用药知识。
一、胃癌概述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二、胃癌手术前后药物管理
术前药物管理
术前药物管理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常用的药物包括:
(1)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H2RA),可减轻胃酸分泌,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
(2)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常用药物有头孢类、喹诺酮类等。
(3)营养支持药物: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
术后药物管理
术后药物管理主要目的是缓解术后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常用的药物包括:
(1)止痛药:术后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阿片类药物,如布洛芬、曲马多等。
(2)止吐药:术后恶心呕吐可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等。
(3)抗生素:继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直至切口愈合。
(4)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三、胃癌合理用药
化疗药物
胃癌化疗常用药物包括:
(1)铂类药物:如顺铂、奥沙利铂等,是胃癌化疗的基础用药。
(2)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FU、卡培他滨等,可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
(3)紫杉醇类药物: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可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
(4)伊立替康: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抑制DNA复制。
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分期、耐受性等因素综合制定,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
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药物主要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反应。常用药物包括:
(1)HER2抑制剂:如曲妥珠单抗,适用于HER2过表达的胃癌患者。
(2)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3)EGFR抑制剂:如埃克替尼、吉非替尼等,适用于EGFR突变的胃癌患者。
靶向治疗药物应在明确靶点后使用,以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的毒副反应。
免疫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常用药物包括:
(1)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等,可解除肿瘤免疫逃逸。
(2)CTLA-4抑制剂:如伊匹木单抗,可增强T细胞活性。
免疫治疗药物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胃癌患者。
总之,胃癌手术前后药物管理与合理用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分期、耐受性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实现胃癌的精准治疗。患者也应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刘洪
成都京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