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原理是通过高能量的放射线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放射治疗的基础知识,帮助患者和大众更好地理解这一治疗方式。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15%。对于NSCLC患者,特别是携带RET突变的患者,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
RET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一种较为罕见的驱动基因突变,约占NSCLC患者的1-2%。RET突变的存在会影响肺癌细胞的信号传导,促进肿瘤增殖和侵袭。针对RET突变的靶向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药物可及性和耐药性问题,放射治疗依然是这部分患者重要的治疗选择。
放射治疗的原理是利用高能的X射线、γ射线或粒子束等照射肿瘤组织,直接或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当肿瘤细胞的DNA受到损伤时,细胞无法正常复制和分裂,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此外,放射线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进一步的杀伤作用。
肺癌放射治疗主要分为外照射(EBRT)和内照射(brachytherapy)。外照射是通过体外的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穿过皮肤和正常组织,直接照射肿瘤组织。内照射则是将放射源植入肿瘤组织内部或附近,通过近距离的放射线照射肿瘤细胞。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特点来选择。
为了实现精准放射治疗,现代放射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一种高精度的外照射技术,通过多个角度的放射线聚焦照射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调强放射治疗(IMRT)则是通过调整放射线的强度和形状,实现对肿瘤的精确照射。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对于RET突变的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术前放射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消除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主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放射治疗并非没有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皮肤红肿、疼痛、疲劳、食欲不振等。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已经大大降低。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身体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
总之,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RET突变的肺癌患者。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放射治疗将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寇丹
达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