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一种主要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以上。其中,RET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较为罕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2%。近年来,随着对RET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新辅助治疗逐渐成为这一领域治疗的新突破。
1. RET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概述
RET基因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其异常激活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RET基因突变主要包括点突变、基因融合、基因重排等类型。其中,RET基因融合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其发生率约占所有RET突变的80%以上。
2. 免疫新辅助治疗的作用机制
免疫新辅助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
增强抗原呈递:通过促进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释放和呈递,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调节免疫微环境:通过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等)的功能,改善肿瘤微环境,促进免疫效应细胞的浸润和活化。
促进免疫记忆形成:通过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免疫记忆细胞的形成和维持,提高远期疗效。
3. 免疫新辅助治疗在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免疫新辅助治疗在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应用包括:
早期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早期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新辅助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改善远期生存。
晚期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晚期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新辅助治疗可与靶向治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复发或难治性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复发或难治性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新辅助治疗可作为挽救性治疗手段,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
4. 免疫新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管理
免疫新辅助治疗虽然疗效显著,但也可能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免疫相关性肺炎:表现为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免疫相关性肝炎: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需要密切监测并给予相应的保肝治疗。
免疫相关性皮疹: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等,需要给予抗过敏和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其他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如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免疫相关性肠炎等,需要多学科综合评估和个体化处理。
综上所述,免疫新辅助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在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随着对免疫治疗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免疫新辅助治疗有望为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生存获益。
程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