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化疗作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尽管有效,却常常伴随着不良反应。其中,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CINV)是患者最为痛苦的体验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化疗如何止呕,以期帮助患者减轻化疗带来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通常分为急性、延迟性和预期性三种类型。急性恶心和呕吐多在化疗后的24小时内发生,而延迟性则在24小时后至化疗后5天内,预期性恶心和呕吐则是由于患者对前次化疗中恶心和呕吐的记忆,导致在下一次化疗前即发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恶心和呕吐,止呕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策略也不尽相同。
止呕药物主要分为五大类: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如阿普斯特)、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抗组胺药(如异丙嗪)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减轻恶心和呕吐。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5-HT3受体,减少胃肠道内的5-羟色胺释放,从而减轻恶心和呕吐。这类药是治疗急性恶心和呕吐的首选药物,通常在化疗前30分钟至1小时使用。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神经激肽-1受体,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这类药主要用于预防延迟性恶心和呕吐,常与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
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地塞米松是常用的皮质类固醇药物,通常在化疗前使用。
抗组胺药:通过阻断H1受体,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异丙嗪是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可用于预防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和呕吐。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作用,可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劳拉西泮是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适用于预期性恶心和呕吐的治疗。
合理用药是化疗止呕的关键。首先,应根据化疗药物的致吐风险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止呕药物。其次,应按照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时间,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和剂量。此外,还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避免加重患者的不适。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是化疗止呕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采用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总之,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是化疗止呕的关键。通过综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可有效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关注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肖金成
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