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旨在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并探讨心理健康在疾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急性心绞痛的病理机制
急性心绞痛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其特征为突发性胸痛,常伴有压迫感、闷痛或烧灼感。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在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引发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产生痛感。
急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寒冷环境中加剧,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持续性胸痛超过30分钟,且休息或硝酸甘油无法缓解时,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应立即就医。
急性心绞痛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可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必要时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血流。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血管病变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理健康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是急性心绞痛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参与放松训练、冥想等活动,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法和预后,减少恐惧和焦虑。
结论
急性心绞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同时,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通过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压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风险。心血管内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干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王昭智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