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指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因其侵袭性强、早期诊断困难和预后不良而备受关注。本文将概述胆管癌的基础知识,并重点探讨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胆管癌概述
胆管癌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内胆管癌起源于肝内小胆管,而肝外胆管癌则起源于肝外胆管。胆管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亚洲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胆管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胆管结石、慢性肝炎、胆管囊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相关。
FGFR突变与胆管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由FGFR1、FGFR2、FGFR3和FGFR4组成,它们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FGFR突变可导致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在胆管癌中FGFR突变的发生率约为10-20%,尤其在肝内胆管癌中较为常见。
FGFR抑制剂的药物治疗
FGFR抑制剂是针对FGFR突变的胆管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它们通过抑制FGF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目前,已有多个FGFR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多靶点FGFR抑制剂:如厄达替尼(Erdafitinib)和佩米替尼(Pemigatinib)。它们不仅可以抑制FGFR,还可以抑制其他受体酪氨酸激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耐受性。厄达替尼和佩米替尼在FGFR突变的胆管癌中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单靶点FGFR抑制剂:如布加替尼(Brigatinib)和罗卡替尼(Rociletinib)。它们主要针对FGFR1-3,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布加替尼和罗卡替尼在FGFR突变的胆管癌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毒副反应相对较高。
联合治疗策略
单药治疗FGFR抑制剂的疗效有限,因此联合治疗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联合治疗主要包括FGFR抑制剂与其他靶向药物、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多项临床研究正在探索FGFR抑制剂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FGFR抑制剂联合化疗:FGFR抑制剂与吉西他滨和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联合治疗在FGFR突变的胆管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选择。
FGFR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FGFR抑制剂与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在FGFR突变的胆管癌中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FGFR抑制剂联合其他靶向药物:FGFR抑制剂与其他靶向药物(如IDH1抑制剂、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等)的联合治疗也在积极探索中,有望为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总结
FGFR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FGFR抑制剂为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多靶点和单靶点FGFR抑制剂在FGFR突变的胆管癌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提高FGFR抑制剂的疗效,为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未来,随着FGFR抑制剂的不断优化和联合治疗策略的深入研究,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陈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