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是一种由于肠道血流不足引起的肠道损害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特别是在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本文将详细介绍缺血性肠病的疾病原理和相应的检查方法,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诊断过程。
疾病原理
肠道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肠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血液通过这些动脉及其分支为肠道提供氧气和营养。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是由于这些血管的血流受阻,导致肠道组织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最终引发肠道损伤和功能障碍。
缺血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这些因素导致肠道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流动,从而引起肠道缺血。
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腹痛、腹泻等轻微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
:
CT血管造影(CTA)
:通过CT扫描结合造影剂,可以清晰显示肠道血管的情况,是诊断缺血性肠病的重要手段。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无需使用造影剂,也能评估肠道血管状况,尤其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超声检查
:对于部分患者,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评估肠道血流情况。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肠道炎症。
血生化
:乳酸水平增高、肌钙蛋白升高等可能提示肠道缺血。
D-二聚体
:作为血栓形成的生物标志物,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提示血管内血栓形成。
内镜检查
:
结肠镜
: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对于评估肠道损伤程度和病变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胶囊内镜
:对于小肠的检查,胶囊内镜可以提供无创的观察手段。
组织病理学检查
:
活检
:在内镜检查中,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结论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肠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公众应提高对缺血性肠病的认识,了解其症状和检查方法,以便在出现相关症状时能够及时就医。
谢雄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