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靶向治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DLBCL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重点介绍DLBCL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DLBCL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如EB病毒)、免疫抑制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分子水平上,DLBCL可分为两大类: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和活化B细胞样(ABC)型。GCB型和ABC型在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反应上存在一定差异。
临床表现 DLBCL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结外受累,如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DLBCL的确诊需要依靠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等手段。
治疗新进展 (1)免疫化疗: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是目前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总体缓解率可达70-80%。近年来,新型免疫化疗药物如奥滨利珠单抗、伊布替尼等的问世,为DLBCL的一线和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2)靶向治疗:针对DLBCL中常见的分子异常,如PI3K/AKT/mTOR、BCL-2、NF-κB等信号通路,研发了一系列靶向治疗药物如Idelalisib、Venetoclax、Ibrutinib等。这些药物在复发难治DLBCL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部分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3)CAR-T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免疫治疗手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的T细胞改造为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再输回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DLBCL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生存。
预防和健康教育 DLBCL的预防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DLBCL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辐射等; (4)定期体检,尤其是有DLBCL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龄、家族史等。
总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DLBCL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自我保健和预防意识,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陈建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渝中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