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某些地区较高。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不明原因的鼻塞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篇文章将从疾病的原理知识角度,详细解析鼻咽癌的相关知识,帮助公众更好地识别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鼻咽癌的定义与分类 鼻咽癌是指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鼻咽癌可分为三大类:鳞状细胞癌、非角化癌和未分化癌。其中,未分化癌较为常见,占鼻咽癌总数的70%以上。
二、鼻咽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病毒感染:研究发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后可在鼻咽部潜伏,长期刺激可诱发癌变。 2. 遗传因素:鼻咽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与鼻咽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3.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等,都可能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 4.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如器官移植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可能诱发鼻咽癌。
三、鼻咽癌的临床表现 1. 鼻塞:鼻咽癌引起的鼻塞多呈单侧性,随肿瘤增大可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导致双侧鼻塞。 2. 鼻出血:肿瘤表面血管破裂可引起鼻出血,常为反复少量出血,也可出现大量出血。 3. 耳部症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4. 颈部肿块:鼻咽癌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 5. 头痛与面部麻木:肿瘤侵犯颅底可导致头痛、面部麻木等症状。 6. 眼部症状:肿瘤压迫眼部神经可导致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等眼部症状。
四、鼻咽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 鼻咽镜检查:通过鼻咽镜观察鼻咽部肿瘤的形态、大小等,可初步判断病变性质。 2. 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了解肿瘤的范围、侵犯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 3. 病理活检: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4. 实验室检查: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可辅助诊断。 5. 鉴别诊断:需与鼻咽部良性肿瘤、鼻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鉴别。
五、鼻咽癌的治疗原则 1. 放射治疗:鼻咽癌对放射线敏感,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早期鼻咽癌可单独放疗,中晚期患者需联合化疗。 2. 化学治疗:化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常用药物有顺铂、氟尿嘧啶等。 3.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4.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提高生存质量。 5. 支持治疗:包括止痛、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六、鼻咽癌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1.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戒烟限酒,减少腌制食品摄入。 2.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3.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EB病毒感染。 5. 出现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总之,鼻咽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公众应提高对鼻咽癌的认识,注意预防和早期发现。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鼻塞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通过综合治疗,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已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
赵凯凯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