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疗效。本文将详细介绍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式。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更为常见。肝癌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长期饮酒等。早期肝癌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并非所有患者的首选。由于肿瘤体积较大、侵犯范围广或存在远处转移等原因,部分患者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此时,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重视。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两种方式。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TACE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药物在肿瘤局部形成高浓度,同时阻断肿瘤血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TACE的优势在于:
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减少全身毒副反应;
阻断肿瘤血供,抑制肿瘤生长;
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手术切除困难的患者。
TACE的疗效与患者的肝功能、肿瘤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部分患者,TACE可实现肿瘤的完全坏死,延长生存期。然而,TACE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如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
射频消融术(RFA) RFA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的方法。RFA的优势在于:
微创、并发症少;
可用于直径≤5cm的肿瘤;
可以与TACE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RFA适用于部分早期肝癌患者,尤其是肿瘤直径较小、肝功能良好的患者。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RFA可作为TACE的补充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介入治疗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势。然而,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有望进一步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患者在选择介入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可能的并发症,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庄晓文
汕头太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