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炎症等,但血脂异常是其重要且可调控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对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理解,心血管领域的降脂治疗策略正逐步发生变革。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
血脂异常,常见的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键因素。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冠状动脉壁的沉积,通过氧化修饰后引发炎症反应,继而导致斑块形成。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降脂治疗的传统策略
传统的降脂治疗主要依赖于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LDL-C水平。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降脂效果。
新目标:更严格的LDL-C控制
基于多项临床研究的结果,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LDL-C控制目标。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高危或极高危个体,建议将LDL-C水平降至70 mg/dL以下,甚至更低。这一目标的提出基于以下理由:更低的LDL-C水平与更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对于他汀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更为有效的降脂手段。
降脂治疗的新突破
为了实现更严格的LDL-C控制目标,新型降脂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两种新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显著的降脂效果,即PCSK9抑制剂和新型降脂药物(如inclisiran)。
PCSK9抑制剂:PCSK9是一种肝脏分泌的蛋白酶,能够促进LDL受体的降解,从而增加血浆LDL-C水平。PCSK9抑制剂通过阻断PCSK9的作用,增加LDL受体的数量,进而降低LDL-C水平。临床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适用于他汀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
inclisiran:Inclisiran是一种新型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通过特异性沉默PCSK9基因的表达,降低LDL-C水平。与PCSK9抑制剂相比,Inclisiran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每6个月仅需注射一次,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治疗选择。
总结与展望
在心血管领域的降脂治疗中,新的目标与策略正在不断涌现。更低的LDL-C控制目标、新型降脂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与安全的治疗方案。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与新型药物的上市,我们有理由相信,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然而,降脂治疗并非一劳永逸,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善、血压与血糖的控制等,同样至关重要。
边斯曼
辽宁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