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淋巴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NHL的30%-40%。了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和疾病机制,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症状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全身任何淋巴结,以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最为常见。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实、边界清楚,随病程进展可迅速增大。
系统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等。这些症状被称为“B症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局部压迫症状: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可引起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如咳嗽、胸闷、腹痛、腹胀等。若肿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
血细胞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细胞减少,如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导致相应的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
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疾病机制
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携带某些基因突变或多态性的患者,如TP53、BCL-2、BCL-6等,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E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可诱发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导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等,均可导致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诱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慢性抗原刺激:长期的慢性抗原刺激,如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导致淋巴细胞的持续激活,最终导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如NF-κB、PI3K/AKT、mTOR等,可导致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诱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总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等多个方面。了解其临床症状和疾病机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对于高危人群,如中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密切关注淋巴结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
黄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