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血压

2025-02-12 04:15:46       3241次阅读

高血压,俗称“血压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是指血管中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升高的状态。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高血压,本文将从疾病原理、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心脏收缩时的压力)≥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心脏舒张时的压力)≥90毫米汞柱(mmHg)的状态。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是调节血压的主要神经内分泌系统之一。当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时,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异常:RAAS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内分泌系统。当RAAS异常激活时,会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进而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钠水潴留、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分泌一氧化氮(NO)等舒张血管因子,维持血管张力平衡。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舒张血管因子分泌减少,血管收缩因子活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

三、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的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减弱,血管阻力增加,血压随之升高。

生活习惯因素:高盐饮食、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肥胖:体重指数(BMI)≥28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3倍。

精神应激: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四、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均衡饮食:减少食盐摄入,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持低脂、低糖、低盐饮食。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BMI控制在18.5-24.9之间。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限制饮酒量,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

管理压力:学会合理排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定期体检: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尽早进行干预。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提高预防意识,远离高血压的困扰。

李萌

承德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肾癌转移部位顺序?
上一篇高血压:沉默的杀手与全面管理高血压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