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科学认识胃癌,合理用药,对于防治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胃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公众提高对胃癌的认识,促进科学防治。
一、胃癌的病因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主要病因包括: 1. 遗传因素:家族史中有胃癌患者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较高。 2. 环境因素:长期生活在胃癌高发区的人群,胃癌发病率较高。 3. 饮食因素:高盐、高脂、腌制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4.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5. 吸烟、饮酒:长期吸烟、饮酒,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二、胃癌的临床表现 胃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以下典型症状: 1. 上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或隐痛,可放射至背部。 2. 食欲减退、消瘦:伴有体重下降。 3. 恶心、呕吐:可伴有宿食或咖啡样物。 4. 黑便:因胃黏膜出血引起,表现为大便呈黑色、柏油样。 5. 贫血:因慢性出血导致,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
三、胃癌的诊断 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检查: 1.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 2. 影像学检查:如上腹部CT、MRI等,可了解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及有无远处转移。 3.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可辅助诊断及评估病情。 4. 腹腔镜检查:对部分晚期胃癌患者,可了解腹腔内有无转移。
四、胃癌的治疗 胃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肿瘤分期、患者一般状况等因素,主要包括: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胃癌,可采取胃切除术;对于进展期胃癌,需根据病情采取全胃切除或胃癌根治术。 2. 化疗:对于部分进展期胃癌,可采取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晚期胃癌,可采取姑息化疗,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3. 放疗:对于部分胃癌,可采取放疗,以控制局部病变、减轻症状。 4. 靶向治疗:对于HER2阳性胃癌,可采取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 5. 免疫治疗:对于MSI-H或dMMR胃癌,可采取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
五、胃癌的合理用药 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1. 抗肿瘤药物:根据病情及药物适应症,选择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 2. 止吐药物:对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止吐药物。 3. 抗生素:对于胃癌合并感染的患者,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4. 镇痛药物:对于胃癌引起的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镇痛药物。 5. 营养支持药物:对于胃癌引起的营养不良,可使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支持药物。
总之,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防治需综合考虑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因素。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同时,公众也应提高对胃癌的认识,积极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孙海燕
天津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