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亦称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的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高血压:收缩压介于140至159 mmHg,或舒张压介于90至99 mmHg。
二级高血压:收缩压介于160至179 mmHg,或舒张压介于100至109 mmHg。
三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高血压的诊断需在不同日多次测量血压均达到上述水平,以排除偶然血压升高或假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成因
高血压的成因多样,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具体包括:
遗传因素:高血压有家族聚集倾向,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子女患病风险增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老化可能导致血压上升,特别是收缩压。
性别:更年期前男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更年期后女性发病率上升。
生活习惯:不健康饮食习惯(高盐)、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均增加高血压风险。
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减重有助于降低血压。
运动量:缺乏运动可能降低心血管功能,增加高血压风险。
慢性压力:长期精神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高血压的诊断不仅包括血压测量,还需进行多项评估以确定高血压类型和并发症。评估包括: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家族史、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史。
体格检查:包括心脏和腹部检查,评估心脏和肾脏功能。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和肾功能等,评估高血压对器官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脏超声等,评估心脏和肾脏结构和功能。
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
高血压治疗需综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药物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目标是将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药物种类选择: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s等,需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
用药依从性:按时服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避免血压波动。
药物副作用监测:及时报告不适,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配合: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少盐分摄入、保持健康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管理压力等。
定期监测血压:家庭血压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血压状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使用其他药物或补品前咨询医生或药师。
长期随访:定期医院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的预防
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包括:
健康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限制高脂肪和高糖食物。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林心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