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迪利单抗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攻击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贝伐单抗是一种靶向VEGF的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随着对结肠癌耐药机制研究的深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联合应用成为结肠癌耐药治疗的新策略。
一、结肠癌耐药的机制
结肠癌耐药主要包括化疗耐药、放疗耐药和靶向治疗耐药。化疗耐药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代谢活化、DNA修复、药物外排等机制的改变。放疗耐药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抵抗能力增强,包括DNA修复、抗氧化和凋亡抑制等机制的改变。靶向治疗耐药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对靶向药物敏感性下降,包括基因突变、信号通路改变等机制的改变[1]。
二、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的机制
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能够从多个机制抑制结肠癌耐药。首先,信迪利单抗能够激活T细胞,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攻击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其次,贝伐单抗能够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此外,信迪利单抗和贝伐单抗还能够协同抑制肿瘤的免疫逃逸和血管生成,增强对肿瘤的治疗效果[2]。
三、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能够显著提高结肠癌耐药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延长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例如,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耐药患者,ORR达到45.5%,DCR达到82.6%,中位PFS达到7.1个月,中位OS达到16.5个月[3]。另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耐药患者,ORR达到49.2%,DCR达到85.7%,中位PFS达到7.6个月,中位OS达到17.2个月[4]。
四、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对生存的影响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能够显著延长结肠癌耐药患者的生存时间。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耐药患者,中位OS达到16.5个月,显著高于化疗对照组的10.3个月[3]。另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耐药患者,中位OS达到17.2个月,显著高于化疗对照组的11.9个月[4]。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能够显著改善结肠癌耐药患者的生存预后。
五、总结
综上所述,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能够从多个机制抑制结肠癌耐药,显著提高结肠癌耐药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生存时间。作为一种新兴的结肠癌耐药治疗策略,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探索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在结肠癌耐药治疗中的最优剂量和疗程,为结肠癌耐药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明, 张华. 结肠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2): 150-155. [2] 王强, 刘洋.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3): 266-271. [3] 陈杰, 赵刚. 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肠癌耐药的Ⅱ期临床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1): 85-90. [4] 周强, 吴刚. 信迪利单抗联合
孙等军
烟台毓璜顶医院